秋暮书怀
谢榛〔明代〕
木落风高万壑哀,山川纵目一登台。
夕阳满地渔樵散,秋水连天鸿雁来。
白发无情淹岁月,黄花有意照樽罍。
西园公子虚陈迹,词客于今说爱才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登上高台,纵目四望,远处的高山,风在高处刮着,树叶凋零,千山万壑一片衰败。
夕阳的余晖洒在地上,渔人和樵夫都已归家;秋水与长天连成一片,鸿雁从远处飞来了。
无情的白发淹没了流逝的岁月,多情的黄花映照酒杯,我只有借酒浇灭愁绪。
西园荒芜,曹氏父子早已不在,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。
注释
万壑:形容峰峦、山谷极多。
樽罍:酒杯。
西园:位于河北临漳,为三国曹操所建,常召曹植、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。
简析
《秋暮书怀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以秋风落叶、万壑哀鸣为背景,烘托出登高远望的苍茫与悲凉;颔联进一步写了秋日傍晚的宁静与祥和;颈联转入对人生岁月的沉思;尾联是对往昔才子的追忆与感慨。整首诗勾勒出一幅秋日登高远望的壮丽而又略带哀愁的景象,同时融入诗人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君王惜才的追忆,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。
谢榛
谢榛(1495~1575)明代布衣诗人。字茂秦,号四溟山人、脱屣山人,山东临清人。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,流传颇广,后折节读书,刻意为歌诗,以声律有闻于时。嘉靖间,挟诗卷游京师,与李攀龙、王世贞等结诗社,为“后七子”之一,倡导为诗摹拟盛唐,主张“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,熟读之以夺神气,歌咏之以求声调,玩味之以裒精华。”后为李攀龙排斥,削名“七子”之外,客游诸藩王间,以布衣终其身。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,功力深厚,句响字稳,著有《四溟集》、《四溟诗话》。 1223篇诗文 21条名句
竹
徐渭〔明代〕
叶叶枝枝逐景生,高高下下自人情。
两梢直拔青天上,留取根丛作雨声。
初至西湖记
袁宏道〔明代〕
从武林门而西,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,则已心飞湖上也。午刻入昭庆,茶毕,即棹小舟入湖。山色如娥,花光如颊,温风如酒,波纹如绫;才一举头,已不觉目酣神醉,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,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。余游西湖始此,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。
晚同子公渡净寺,觅阿宾旧住僧房。取道由六桥、岳坟、石径塘而归。草草领略,未及遍赏。次早得陶石篑帖子,至十九日,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,湖山好友,一时凑集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