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拄着拐杖去寻访隐士,荒野的道路仿佛横跨古今般苍凉。
岩穴里没有人为建造的房屋,山丘间却传来隐约的琴音。
白云停驻在背阴的山冈,红色的花朵在向阳的树林中闪耀。
石间清泉冲刷着如美玉般的岩石,细小的鱼儿在水中时浮时沉。
不必非要丝竹乐器奏乐,山水本身就有清越的声响。
何必等待人为的啸歌呢?风吹灌木自有悲吟般的韵律。
采秋菊作为充饥的干粮,摘幽兰插在衣襟间点缀。
徘徊久了脚步疲惫,真想弃官归隐此处啊。
开始在东山建造庐舍,果树下自然生长出成片的灌木。
屋前有一口清凉的泉水井,足以让人心神
诗其一以隐士生活及居住环境为刻画对象,抒发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。隐者群体自古便是士阶层价值倾向的重要体现,其诞生既是道家 “高尚其志、不事王侯” 冷峻人生观的产物,亦是儒家 “天下无道则隐” 狷介人格的结果。因此,隐者常作为道德力量的承载者,在价值观念混战的动荡时代,通过与世俗的对立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,甚至肩负起大众灵魂的救赎使命。隐者及其生活很早就成为文学中的重要主题。
诗篇开篇两句即直切主题,言明要至横断古今的荒僻路径之外寻访隐士。继而以大段笔墨细致入微地描绘隐士周遭环境:山冈之上白云飘荡,山林之中红花明艳,激荡的清泉清澈似镜,其间游鱼悠然浮沉 —— 此四
余与嵇康、吕安居止接近,其人并有不羁之才。然嵇志远而疏,吕心旷而放,其后各以事见法。嵇博综技艺,于丝竹特妙。临当就命,顾视日影,索琴而弹之。余逝将西迈,经其旧庐。于时日薄虞渊,寒冰凄然。邻人有吹笛者,发音寥亮。追思曩昔游宴之好,感音而叹,故作赋云:
将命适于远京兮,遂旋反而北徂。
济黄河以泛舟兮,经山阳之旧居。
瞻旷野之萧条兮,息余驾乎城隅。
践二子之遗迹兮,历穷巷之空庐。
叹黍离之愍周兮,悲麦秀于殷墟。
惟古昔以怀今兮,心徘徊以踌躇。
栋宇存而弗毁兮,形神逝其焉如。
昔李斯之受罪兮,叹黄犬而长吟。
悼嵇生之永辞兮,顾日影而弹琴。
托运遇于领会兮,寄余命于寸阴。
听鸣笛之慷慨兮,妙声绝而复寻。
停驾言其将迈兮,遂援翰而写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