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彩霞轻云般的丝衾帷帐随意地铺陈垂挂着,天色已微明更鼓声隔巷传来不分明。
卧床而未睡听见窗外雨声,微觉寒意,眼前春色令我又思念起了那梦中人。
案上蜡烛泪珠盈盈那是在为谁哭泣?飞雨点点花容含愁却是在对我怪嗔。
年小的丫环们原本就娇懒成了习惯,我只好把被子一拉捂住头——耳旁她们笑语频喧也实在叫人烦。
注释
幄(wò):帐幕。
蟆更:也叫虾蟆更,夜里打梆子报时间的声音。《事物纪原》:“夜行击柝代更筹,日虾蟆更。”程高本“蟆更”作“蛙声”,隔巷市井,何来蛙声?当是后人不懂得“蟆更”臆改的,甚可笑。真:真切、清楚。
贾宝玉的《春夜即事》,首联写景,一实一虚,但都注意从景中出人,反映人的生活情况。第一句写室内实景,“霞绡云幄”,从质地、颜色上点出室内陈设的富丽华贵。云霞般灿烂轻软的丝衾幄幕却随意地铺陈在那里,反映出它的主人并未就寝。第二句是虚景。更声隔巷传来,所以“听未真”——听不大清楚。这也反映出人一直未寝。那么他在干什么呢?诗自然引入下一联。
颔联在春景衬托下引出人。此人卧床而未睡,听窗外雨声,觉春之轻寒,于是眼前浮起春色无限。无限春色,却又勾起对“梦中人”——魂牵梦绕的意中人的思念。一步步引出了此诗所要表现的中心。
因有思念“梦中人”这一点情在,以我之情观物,
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
眼中了了,心下匆匆,方寸无多,往来应接不暇,如看场中美色,一眼即过,与我何与也?千古过目成诵,孰有如孔子者乎?读《易》至韦编三绝,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,微言精义,愈探愈出,愈研愈入,愈往而不知其所穷。虽生知安行之圣,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。东坡读书不用两遍,然其在翰林读《阿房宫赋》至四鼓,老吏苦之,坡洒然不倦。岂以一过即记,遂了其事乎!惟虞世南、张睢阳、张方平,平生书不再读,迄无佳文。
且过辄成诵,又有无所不诵之陋。即如《史记》百三十篇中,以《项羽本纪》为最,而《项羽本纪》中,又以巨鹿之战、鸿门之宴、垓下之会为最。反覆诵观,可欣可泣,在此数段耳。若一部《史记》,篇篇都读,字字都记,岂非没分晓的钝汉!更有小说家言,各种传奇恶曲,及打油诗词,亦复寓目不忘,如破烂厨柜,臭油坏酱悉贮其中,其龌龊亦耐不得。